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沿革
二千年前,主耶穌的門徒從耶路撒冷的「馬可樓」出發,擔負著無以倫比的艱難使命,要去完成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有誰肯相信一個被定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罪犯,是神的兒子、是救主?畢竟,有誰會接受這個被釘死的刑犯已從死裏復活、証明衪自己是神的兒子、是救主?
然而,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卻實踐了,教會神蹟般地被建立了。聖靈在五旬節降臨,賜給門徒能力去實踐主所託付的使命。教會的建立是因為門徒得著聖靈所賜的能力這正應驗了主耶穌在升天之前給門徒的應許:「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這樣的見證也傳到了2000年之後的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從主來的異象 – 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建立
回溯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簡稱北維教會)的創設是一件值得感恩的回憶。早在1980年代初期,有少數兩三個居住在北維吉尼亞州的家庭,在華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受洗歸主,他們都是第一代信主的家庭,初嚐主恩的甘甜美善,滿心切慕神,如鹿切慕溪水,渴望更多更深認識神,於是開始每週五晩上的家庭查經聚會。隨後數年,陸陸續續有更多家庭受洗歸主,並參與這個查經班。1988年,從主來的異象臨到華府教會許隼夫牧師和長執,清楚看見在北維州有一片福音的禾場,急需開拓教會,而且事不宜遲。1989年,華府教會小會決議,委派三位住在北維州的長老,著手尋覓租借適當聚會場所、並籌備植堂事宜。在聖靈大能的保守帶領下,很顺利地租借到座落在Fairfax 50號公路上的第一長老教會的副堂,作為主日敬拜聚會的所在。1990年復活節,由許隼夫牧師主理 – 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佈道所創立讚美禮拜,並正式差遣三個居住在北維州的長老家庭、加上其他七個家庭、以及靈命比較資深的兩個居住在馬里蘭州的家庭,帶著守聖餐的餅、杯、和50本聖經,以及華府教會弟兄姊妹們滿滿的祝福,滿懷信心來開拓這間新的教會。
上帝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北維教會創會的第一年,主日的講道,分別由許隼夫牧師、已退休的劉晉奇牧師以及幾位長老們輪流主理,週五晚上的查經仍繼續家庭聚會的方式進行。1990年底,王宗中牧師受聖靈差遣前來擔任北維佈道所的組織牧師;短短兩年,佈道所在王牧師苦心、勤勞栽培下,順利升格為獨立堂會;1992年的復活節,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正式誕生。王牧師擔任組織牧師的職份,也因階段性任務告一段落,於同年年底離職。,
1993年,主日禮拜人數由創會時的20多人,逐年增加至60多人,為了有寬敞的敬拜空間,小會議決租借座落在Vienna 的 Oakton 小學禮堂、教室、餐廳,作為主日崇拜、主日學、和午餐交誼之使用。這期間聖靈差派蕭清芬、謝天祿、李博仁、和葉啓祥等牧師,前來主理主日講道,首都中會也指派曾在台灣宣教,於1980年代返美定居華府的Rev. Basil Sharp (謝明識)擔任小會議長,謝牧師夫婦講一口流利的台語,熱愛台灣,與台灣人建立深厚的情誼。值得一提的是,北維教會自創會以來,蒙神祝福,在財務上從未有拮據或短缺,並且年年有餘。教會初創的期間,弟兄姊妹有合一的靈,上上下下一團和氣,深深體會到:「上帝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衪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詩23: 1 – 2)
時序很快來到1995年夏天,聖靈帶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甫從耶魯大學獲得宗教學哲學博士的葉約翰牧師,受聖靈差遣擔任北維教會的首任牧師,同時也兼任維吉尼亞神學院的教職。葉牧師有極其深厚的神學造詣,本著無比的愛心、耐心、忠心傳講主的道,教會在真道上扎下穩固的根基。為了照顧年長者、成立松年團契;因應青少年靈命造就,首先推派翁之堯執事擔任輔導,接著在1997年9月委請Ken 和Irene Liu 這對年輕夫婦接續這個重任,直到隔年6月。教會的查經繼續在每個星期五晚上聚會,分一班年輕的青壯會友,另一班已有小孩的會友兩班,分別在兩個家庭聚會,同時也有兒童的聖經故事教導,並且在馬利蘭州也有兩週一次的家庭查經。教會老中青少皆有所養,弟兄姊妹和睦同居、相親相愛、共睦主恩。葉牧師牧會兩年後,由於教會的服事和神學院的教學極其繁重,在兩者不能同時兼顧的情況下,傾向他最熱愛的教學和神學研究,教會在聖靈的感動下,樂意成全葉牧師培育神國人才的心意,忍痛割愛,准予辭任。這期間的北維教會深深的體會到:「衪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23: 3)
緊接著,1998年4月,聖靈及時差遣陳清芳牧師前來擔任北維教會的第二任牧師。陳牧師擁有Alliance Theological Seminary 的道學碩士,為人包容、愛心、謙卑、樸實的品格,為弟兄姊妹們樹立美好的典範。回顧北維教會成立的第一個10年,成人和兒童受洗93人,堅信禮7人,總共有100人受洗歸主。在公元2000年,北維教會是美國長老教會首都中會所屬的123間教會中,成長最快的三間教會之一。見証詩篇的話:「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詩23: 5)
福杯滿溢
一轉眼,迎來了公元2000年,北維教會正式邁入第二個10年。這一年神奇妙豐盛的恩典大大傾倒在北維教會。那一年春末夏初的一個主日下午,小會的書記洪耀東長老接到一通不可思議的電話,電話的另一端傳來陌生的聲音,很有禮貌的自我介紹,他名叫Bill Carter,是Chesterbrook Presbyterian Church(CPC)的長老;他直接了當的探詢,北維教會是否仍在尋覓購買教會? 並言及他的教會平均年齡已超過70歲,考慮要解散教會。這個突如其來的電話所帶來的驚喜是不言可喻的,豈非聖靈的感動?洪長老一回神後,當下聯絡陳牧師以及時任小會的郭崇堯、林曼文兩位長老,積極展開雙方教會的洽商恊調。經過無數次的會議折衝,最後在聖靈的帶領下,雙方圓滿達成一項不可思議的恊議:Chesterbrook Presbyterian Church 將座落在2036Westmoreland Street 的教堂建築及所屬九英畝的土地,無償轉讓給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承諾履行CPC教會的傳承、保留Chesterbrook Presbyterian Church 原有名稱,僅在中間加上Taiwanese。於是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英文正式名稱為Chesterbrook Taiwanese Presbyterian Church (簡稱CTPC)。
2001年1月23日雙方簽約,CPC正式由CTPC來傳承。1月28日兩間教會舉行聯合讚美禮拜,莊嚴隆重、場面感人,主的榮光遍滿聖殿。與會的信徒見証主所應許的話:「上帝為愛衪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 9)
2001年2月1日是北維教會歷史性的重要日子,從這天開始,我們有屬於自己的教會,北維教會也遵照CPC教會的願望,捐獻10萬元給首都中會,作為開拓新教會的基金。弟兄姊妹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得知整個事件始末的人都説上帝為北維教會行了大事。的確,上帝為我們行了大事!
這件奇異恩典的故事背後,還有幾則發人深省、美麗感人的小故事。有關CPC贈與北維教會的這筆教會財產共值多少?答案終於在CPC將教產移交給我們時掲曉。依照當時的市價共值370萬美元,這個數目對北維教會當時的財力而言,無疑是一個不可能達成的天價,這也是CPC一直等到簽約時才將謎底揭開。他們設想周到、心胸開闊、長者的風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僅如此,在把教會移交給我們之前,還將有破損的門窗修繕完整,並且留下一筆六千元現金,作為継續雇用原本所雇的清潔人員的工資。
此外,還有一個激勵人心的小故事。原本在90年代初期參加北維教會的洪承延弟兄和王秀美姊妹這對夫婦,後來因兒女不懂台語,在1998年起參加在CPC 聚會。2000年底,他們夫婦參與了CPC 召開會員大會討論解散教會和處理教產等事宜。正當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時,秀美姊適時發言,表達教會的設立是爲了敬拜上帝、傳揚福音;有一群來自台灣的移民,設立了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他們敬虔敬拜上帝、熱切向台灣移民傳揚福音,苦於沒有一間教堂,何不兩個教會合併、分英語堂、台語堂継續禮拜?這臨門一腳的提議,促使CPC重新思考,以什麼方式來解散教會才符合主的心意。原來上帝早就安插洪弟兄夫婦參加CPC教會,在適當的時機,表明主的心意。
整個教產贈與的始末,正印証主的話:「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衪旨意被召的。」(羅8: 28)。CPC 所贈與CTPC 的寶貴禮物,不只是教堂硬體的建築物和土地,他們活出因相信耶穌基督而散發出來的高貴情操、慷慨大方、愛上帝、愛教會、愛人的心,這個美麗的愛的故事,將會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聖靈、方能成事
有了自己的教堂、受到基督愛的激勵,弟兄姊妹在聖靈的引導下,大家有一樣的心思、一樣的意念、合一的靈。陳清芳牧師提出教會三大綱領:「宣教差傳;服務與関懷;栽培與行動」作為北維教會第二個十年的目標。在聖靈的保守帶領下,上至牧師,下至每一個會友,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北維教會第二個十年,成果斐然。
在差傳宣教事工上,陳牧師呼籲教會的存在是為了宣教,勉勵大家遵從主耶穌大使命的託付,切實為宣教事工什一奉獻。本會自2001 – 2012年宣教奉獻總數達$621,800元,服事對象遍及台灣、非洲、中南美洲、美西原住民地區、以及華府的Little Lights。在文字事工的服事,陳牧師一上任,每月固定出版「維聲」,在15年裏,總共出版180期,提供數千則教會和會友消息,與北美台灣人教會互通訊息。
在愛與関懷事工,除了已有的喜樂團契和婦女團契,相継成立豐盛、雅歌、琴鼓等團契,以及英語部的社青、青少年小組,藉由各團契小組固定的查經聚會和活動,增進彼此的互動關懷和靈命造就,有不少慕道友因而受洗歸主。
有關栽培與行動的事工,首先在1999年9月起聘任兼職的青年事工主任;緊接著在2002年1月聘請Kenneth Liu(劉正誼)傳道擔任全職同工,劉傳道後來在本教會按立牧師,帶領英語部事工。兒童事工的發展,先後有Jim Lyman, Tina Ko,曾秋幸執事等的帶領,後有蔡懷恩弟兄負責;這期間多次舉辦為期兩週的暑期聖經學校,廣納社區附近的學童,服務社區,頗穫好評。至於信徒的靈命造就,固定有每主日的成人主日學、兒童主日學、每週五晚上的查經班、每週三晚上的関懷禱告會、一年一度的靈修會、也間或安排佈道、培靈、造就訓練課程,培養查經班和主日學師資,弟兄姊妹靈命得以成長茁壯。
陳清芳牧師在北維教會長達15年的服事,教會事工得以全面均衡發展,受洗人數共147位,主日參與禮拜人數也逐年增長;在2012年底平均人數,成年人有182位,兒童24位。弟兄姊妹在清芳牧師身體力行的帶領下,竭力多作主工,在主裏同負一軛,上下同心合意,聖靈的大能運行在衪的教會當中,誠如聖經的話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 6)
經歷從神來的管教和醫治
在2013年初,英語部的劉正誼牧師和台語部的陳清芳牧師相繼離職,英語部安排由Rev. Young Park擔任半職牧師,台語部則進入一段長達6年的聘牧期,陷入無牧的空窗狀態。雖然主日的講台經常有林贊煜、許明昭、張千祥、楊立仁等牧師的恊助,無奈聘牧一事曠日費時,加上大家意見分歧,眼光停滯在眼前、失去屬靈異象、沒有儆醒、對未來沒有敏銳的觀察力、也失去慎重的自制力,導致2017年聘牧未能順利達成,整個教會陷入靈命低潮的緊張氣氛,也感受到黑暗權勢的蠢蠢欲動。所幸神的憐憫保守,在2018年6月底的靈修會,講員蔡慈倫牧師受聖靈的感動,邀請大家放下成見、相互包容、彼此接納,整個會場在主愛的觸摸下,很多弟兄姊妹淚流滿面、擁抱對方,主醫治的靈運行在整個會場、溫馨感人。
緊接著,主的恩典、聖靈的感召,有Interim (代任)專業資格的蔡篤真牧師慨允前來本會牧會,自2018年10月起至2022年1月底。蔡牧師畢業於台灣神學院、普林斯頓神學院、哲吾大學研究所專修舊約聖經,學養豐厚,為人謙和、穩重、又有耐心,受聖靈的差遣來作纏裹、療傷、復原的工作。篤真牧師負責主日講道、靈修、禱告、関懷、和探訪;督促長執會多次討論、由小會議決,推行共同牧師(Co-Paster) 體制,教會在一個小會的管理下,分別聘請台語部和英語部的牧師,平行共同牧養教會;同時也設定教會章程、成立聘牧委員會。短短的三年,蔡牧師和會友們不但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也完成了極其繁瑣艱難的使命,是神不可多得的既忠心又良善的僕人。這段期間,北維教會經歷神奇妙應許的話:「來罷、我們歸向上帝、衪撕裂我們、也必醫治、衪打傷我們、也必纏裹。」(何6: 1)
實踐神的雙重天命
神的管教和療傷,是為了使我們的靈魂甦醒、靈命奮興、活在神面前。終於在2022年2月,聖靈差遣莊雅棠、Young Park 兩位牧師分別掌理台語堂和英語堂,採用共同牧師制領導北維教會。雅棠牧師畢業於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普林斯頓神學院(神學碩士,)、東海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台灣多所大學,也有牧會經驗。莊牧師根據聖經教導,提出教會的雙重天命:「盡心、盡性、盡意、愛主 – 你的上帝」與「愛人如己」的「大誡命」(太22: 37-39),以及傳揚福音的「大使命」(太28: 19-20)。莊牧師以耶穌基督所託付教會的雙重天命作為北維教會存在的根據、意義、與價值;與北維教會的眾弟兄姊妹共同勉勵、一起邁向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為我們所預備的將來。
莊牧師自上任兩年以來,身體力行,積極參與教會所有事工。每主日的講台信息有聖靈的恩膏,精闢入裏。目前教會有三班成人主日學,造就信徒靈命茁壯成長。每星期三 晚上禱告會,有禱告的靈修課程,以及禱告的操練。在肢體的関懷探訪,每週関懷三個家庭,以主耶穌的慈繩愛索聯繫弟兄姊妹。在台語部兒童事工方面,成立「小小撒母耳班」,這個創新的課程,吸引了不少兒童參加,課堂充滿笑聲和活力。並於2023年4月初成立聖歌隊,5月中旬成立恩典古箏班,也在去年8月及10月舉行兩次音樂欣賞佈道會,吸引大批華府鄉親參與,頗穫好評;並開設活泉運動班,整個教會老中青少皆有所養,大家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目前主日參加實體敬拜人數不斷上升,整個教會呈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懇求聖靈繼續帶領大家調整腳步、向前邁進,每個肢體都成為傳主福音的器皿,同心合意遵行主託付我們的雙重天命。